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警句 >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及翻译154句精选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及翻译154句精选

时间:2024-09-26 09:12:46

1、四、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白话释义:丹砂可以磨碎,却不能夺去它的赤色;兰花可以焚烧,却不能泯灭它的芳香;美玉可以击碎,却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子可以熔化,却不能变易它的刚坚。朝代:北齐作者:刘昼出处:《刘子大质》: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天罡普济

4、子曰:“有教无类①。”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②[说(yuè)]通“悦”。③[愠(yùn)]恼恨。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9、分钟前·文化领域创作者

10、出自《论语?公冶长》。

1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2、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15、言必信,行必果。

16、粉丝·11赞

1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18、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出自《论语?卫灵公》。

20、孔子十大经典名句

21、论语讲解全集

22、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24、戚戚:忧愁。君子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荡安详,小人心胸狭窄常常迫促忧愁。孔子这句话是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内心常态。

2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28、出自《论语?颜渊》。

29、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别人,但却不以私情互相串联;小人会相互勾结,但却在道义上不能团结众人。

30、君子关心的是德行,而小人关心的是土地田产。君子想到的是法律刑罚,而小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实惠。

31、之,亦不可行也。」

32、《论语》多次提到“仁”字,这是第一次出现。意谓学之内容在仁,而行仁的根本在孝悌,务使孝悌之道推广而成为通行人群之大道,则少“好犯上”和“好作乱”之人。此谓“圣人以孝治天下”,被视为“治国之宝鉴”。孟子忠实地解释了孔子关于“仁”的含义:“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说:“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儒家孔门这个以孝悌为基础的仁,是宗法血统性的仁,名分等级性的仁,受礼制约的仁。《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孔子明确答以“无违”,即无违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没有礼,也就没有孝了,也就没有仁了。

33、出自《论语?雍也》。

34、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35、既来之,则安之。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7、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38、在儒家典籍里(人与人)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39、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更多地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人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

40、『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41、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第四》。

42、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第四》。

43、知来者。」

4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5、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4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8、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49、《论语》一书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50、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错误

51、孔子对于富贵的态度?

5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3、在这章经文中,孔子论述了,读书人对待衣食的态度,这种观点,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说明读书人(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是:君子是不追求富贵的,是以探求真理为自己的最高追术。

54、“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55、学而第一

5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57、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8、文化领域创作者

59、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出自《论语·述而》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60、『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6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2、出自《论语?子罕》。

6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64、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②[毋意]不凭空揣测。③[毋必]不全盘肯定。④[毋固]不拘泥固执。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65、君子能够知晓大义,小人只会看重切身利益。

66、二、“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第四》。

6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8、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加倍奉还

69、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

70、《论语》中“君子”一词便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见孔子对于“君子”行事是多么的看重。”历代以来用“君子一词来作为一个衡量人的标准。在论语中,君子具有以下十大品德:

71、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白话释义: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朝代:春秋作者:孟子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2、论语全文及译文

73、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4、《论语》中的名句:

75、论语必背50句

7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7、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粮的饭为耻辱,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理真理了。

78、出自《论语?述而》。

79、『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0、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8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2、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8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8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85、君子对待天下的人与事,没有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也没有一定不去做的事情,只会遵循道义去做该做的事情。

86、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87、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88、君子的过失,好像日蚀、月蚀那样。他犯过时,人人可看见;他改过时,人人都仰望他。这句话是说君子也会有过失的,但他的发生过失和改正过失都是正大光明的,因而人们不会减弱对他的景仰和尊崇。

8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0、《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富贵问题的内容不止一处,其中最明确的一段话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92、君子远离了仁义,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君子”呢?君子在一顿饭的时间也也不能违背仁义道德,即便是在最紧迫的时候也能够按道德去做事情,即便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能够按德行去做事情。

93、『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4、『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95、一、“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第二》。

96、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97、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白话释义: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朝代:春秋作者:孟子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98、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

9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100、十、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食:同“蚀”。

101、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2、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4、『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105、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6、仁是内在的品质,修养仁德全在自己。但仁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追求,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仁德的境界。但最难的是能坚守仁德。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07、《论语述而篇》中。

10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10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110、吾必谓之学矣。」

111、孔子语录

112、出自《论语?季氏》。

113、『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5、出自《论语?子路》。

116、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白话释义: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朝代:三国蜀作者:诸葛亮出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17、《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正确

1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1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121、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孔子回答说:“把想说的话,先践行了,再按照你做的说出来,这样便可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

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3、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②[史]虚浮。

124、君子不会像器具那样,只在某一个方面有用处,而应博学多识,在多个方便都有着相应的技能。

125、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矣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学而篇第一·第二章》)

126、君子能够做到慎重的说话,而敏锐的行动。

12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28、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9、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130、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131、孔子最提倡以(格局)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132、“《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33、『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134、八、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第四》。

135、二、德不孤,必有邻白话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朝代:周作者:多人所作出处: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136、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37、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篇第二》。

138、『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39、『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40、《论语里仁篇》中。

14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14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3、『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4、出自《论语?为政》。

145、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第四》。

1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147、子曰: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8、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呢,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149、《春秋》是根据(鲁国)历史改编的。

150、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51、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152、『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3、孔子用(道德)区分君子与小人。

154、《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富贵问题的内容不止一处,其中最正确的一段话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