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姐妹如霜雪,情深纵少言。
2、在古代的文言文中,表达姐妹情深的方式常常采用对联或诗词的形式。以下是一则文言文的对联,表达姐妹情深:
3、古代对于自己的妹妹的称谓有:妹、女弟、娣、季妹、幼妹、小妹、媦。
4、同心同德立,共济共长安。
5、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6、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描写姐妹情深的还有很多,现在想起来的也就这样多,姐妹本就应该情深,好好相处,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要相亲相爱,那样家庭才能越来越兴旺,上尊敬父母,下和睦姐妹!这样才是最好的生活!
7、古代兄弟称呼
8、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唐·韩愈《南山诗》
9、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清·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0、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按现代人的说法,则指彼此友好的人。在古今的著作中,关于朋友的称谓很多。
11、古代称姐为姊字,是对女人的尊称,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和金文中;北宋时称姐姐为女兄。
12、古代称呼为姐、姐姐、家姊、爱姐、长姊、长姐、姊、阿姊、女兄。
13、父之兄为世父(伯父),父之弟为叔父,简称为伯叔。世父叔父之妻称为世母(伯母)叔母(后来称为婶)。
14、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宋·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15、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唐·韩愈《赠刘师服》
16、娣:古代姐姐称妹妹。媦:<名>形声。字从女从胃,胃亦声。“胃”指粮食、食物。转义为“胃口好”、“贪吃”。“女”和“胃”联合起来表示“因受父母宠爱而能多吃多占的女孩”。本义:贪吃的小妹、闲食不离嘴的小姑娘。引申义:妹妹。
17、“姐”是个形声字,最初是母亲的别称。古代的蜀人就把母亲叫做姐。甚至有人考证说:“姐”是古代方言里的一个字,为古代蜀人所发明。
18、伯叔之子(堂兄弟)称为从父晜弟,又称为从兄弟,这是同祖父的兄弟。父之姊妹为姑。
19、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唐·杜甫《江村》
20、扩展资料:
21、古文中姐妹雅称是姊妹。古代的称呼叫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古代的姐妹之间的称呼不会像今天姐妹之间称闺蜜或姓名。古代是用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2、金兰之契:指情意相投的朋友,后也指结拜兄弟。宋张孝祥《下定书》:“门馆游从,早托金兰之契;衣冠歆艳,共称冰玉之贤。”
23、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24、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25、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魏晋·陶渊明《杂诗》
26、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魏晋·曹植《箜篌引/野田黄雀行》
27、金石之交:喻指诚心诚意,坚贞不渝的友情。《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
28、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29、布衣之交:一指贫贱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二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相交往。《东周列国志》中有:“寡人闻君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交。”
30、古代父母称呼
31、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唐·司空《步虚》
32、莫逆之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情投意合,毫无猜疑的朋友。《周书・张轨传》:“轨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33、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
34、古代对“朋友”的
35、吾亦思念汝,吾之姊妹。文言文中吾,敝人,不才等都表示我的意思,汝,尔,乃等都表示你的意思。姊妹,金兰等都表示姐妹的意思。
36、季妹:最小的妹妹。
37、父之父为祖,古称王父;父之母为祖母,古称王母。
38、古人对其他亲人的称呼:
39、这种对联以娓娓动听的文字和押韵的形式,表达了姐妹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互助共勉的精神。
40、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un,通“昆”)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41、八拜之交:旧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元马致远《陈传高卧》四折:“便是某幼年间与今圣上为八拜之交,患难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