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摘抄 >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优选汇总173句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优选汇总173句

时间:2024-09-16 09:07:57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注释】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3、【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4、【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5、【注释】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

6、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7、【赏析】此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8、选自《史记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9、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10、【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11、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12、“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13、【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14、【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15、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史记》

16、【注释】选自《史记。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

1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18、【赏析】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19、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20、【注释】

21、魏文王问扁鹊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史记》

22、【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24、【注释】选自《史记。士:男子的通称。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说:同悦,使高兴,使喜欢。容:装饰打扮。

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人对于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26、【注释】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

2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8、《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9]

29、【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30、“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

31、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2、优孟马谏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ren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史记》

3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34、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

35、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36、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史记》

37、【赏析】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而,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38、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3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0、【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41、“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42、‘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

43、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44、"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史记》"

45、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4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48、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49、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用水喻指仁德,强调仁爱和广泛利他)

50、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51、史记手抄报内容:

5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53、四、世家

54、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55、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56、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57、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58、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59、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史记·周本纪》

60、鸡鸣狗盗齐闵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史记》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

61、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司马迁《史记》

6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63、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司马迁《史记》

64、【注释】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6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6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指出良言忠告虽然不好听但对于行动和治疗具有好处)

67、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6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69、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史记》

70、风流天子,英武皇家。(用来形容君王的威武和风采)

7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72、【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7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做一个合格的人、建设和谐家庭、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重要性)

74、【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75、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史记》

76、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司马迁《史记》

77、【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78、【赏析】

79、【注释】选自《史记·周鲁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8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1、【注释】选自《史记。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82、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83、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

84、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85、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8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

8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8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89、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90、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难于易,为大于细。——司马迁《史记》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

91、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2、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史记》

93、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9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95、韦编三绝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

96、这些好词佳句充分展示了史记在文学和思想层面的精彩之处,也是史记一直以来倍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97、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98、知人善任,民无寇盗。(强调明君应该善于选拔贤才以使国家安定)

99、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100、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101、《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102、一、本纪《史记》

103、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104、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

105、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史记》

106、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107、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10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0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形容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111、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司马迁《史记》

112、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史记》

113、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司马迁《史记》

1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15、【译文】

1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11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18、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意。

119、无懦弱之民,有坚刚之君。(描述一个坚强果敢的君主和强大的国家)

120、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

121、【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1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23、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124、(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记》

125、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12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27、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马迁《史记》

128、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

129、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1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1、“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9]

132、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

133、五、列传

134、【注释】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

135、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历史著作,其中有许多优美的好词佳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136、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

137、【注释】选择《史记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动乱。

13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39、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

140、【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14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142、《史记》好词好句摘抄(精选70句)

143、倒行逆施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史记》

14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强调人生的短暂和生死无常)

145、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146、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147、【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148、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

149、【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150、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司马迁《史记》

史记名言摘抄1500字

151、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152、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司马迁《史记》

153、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

15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5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士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156、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史记》

157、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

1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5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60、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16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

162、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63、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164、【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165、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16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67、《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下面是史记经典名句语句摘抄,如下

168、【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报的心理。

169、“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170、【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71、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司马迁《史记》

172、史记名句:

173、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