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关于责任的名言
1、汉武帝初年,司马谈从五大夫这一虚爵擢升为太史令,负责编订历法、观察星象、收集、保
2、环境的改变,视野的拓展,再加上工作本身的便利条件,司马谈对先秦以来的历史演变、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数年的研究考证,他将研究成果整理撰成《论六家要旨》,深入分析了自先秦以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为后世史学家所引用与传颂。
3、于是他不辞辛苦,开始着手史料阅览、收集、整理等前期工作,并为此写下了不少心得体会。可谁知天不假年,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赴泰山封禅,司马谈随驾记录。行至洛阳时身染重病,不久病逝。
4、司马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对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和发展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
5、《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为后世各史所沿用。
6、在此基础上,司马谈看到自春秋孔子去世至汉初四百多年间,诸候兼并,纷争不断。历史记载也时断时续,浩浩四百年间连一部像样的史书都没有,便萌发了续写一部通史的想法。
7、获释出狱后,司马迁给好友任安(字少卿)写了封信,谈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立志著书的愿望。信中还指出:“一个人总免不了一死,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死得毫无价值,比鸿雁的毛还轻。”我之所以忍辱负重,蒙受奇耻大辱而苟活下来,是为了完成这部历史著作。
8、韩非子:“治国安民,以德为先。”意思是,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安全,首先要重视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9、在弥留之际,哭着对赶来探望的儿子司马迁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也哭着答应到“谨遵父命”。
10、孟子:“君子以人为本。”意思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11、《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同时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二千多年来,《史记》不但是史学家的精典必读,也是文学家的必读之作。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2、管书典籍。官虽不大,俸禄也只有六百石,但却是正经的京官。
13、司马谈(约前165年—前110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华池村)人。其祖上在周朝就当过史官,家学渊源。年青时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阴阳家杨何学习《易》,并对黄老之学进行过深入钻研,是一位饱学之士。
14、司马迁写史记是受家学的影响和其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
15、天汉二年(前99),正当司马迁全身心投入到撰写《史记》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将司马迁降入大牢之中。因替李陵辩解投降匈奴真伪之事,触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关入亭狱受审。
16、生死关头如何取舍,司马迁想到自己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就像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一般。再想到古今以来成大事者,如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左丘失明方有《国语》、孙膑遭膑刑作兵法,这些贤辈都是在厄运困境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17、司马迁决定以腐刑赎身死,虽然屈辱,但可以完成父亲的嘱托,自己穷尽一生的理想方能实现。悲愤与坚忍中,司马迁接受了残酷的腐刑,身体与心灵遭受了无与伦比的创痛。
18、一年多后,公孙敖出兵匈奴未果,却带了李陵投降匈奴,还帮匈奴练兵准备攻打大汉的“消息”。汉武帝不等调查、核实,便下令诛李陵三族,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
19、元丰三年(前108),司马迁子承父业,任太史令。他谨遵父命,借鉴父亲留下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充实、完善,着手写作大纲,开始撰写《史记》。
20、荀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人民的利益最重要,国家的利益次之,君主个人的利益最轻。
21、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想被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关注人民利益的表现。
22、以下是一些古代为民的名言:
23、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按汉朝的法律,死刑犯可以花钱赎罪,也称赎刑。可50万钱的赎金,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司马迁虽然是太史令,俸禄也只有6百石,家中自然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赎罪。
24、经过生与死的磨难,司马迁对于过去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与升华,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秉笔执书,呕心沥血,前后历经十四年之久,终于写成不朽之作《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25、司马迁幼年时,深受父亲的教诲与点拨,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尚书》、《左传》、《国语》等书。稍大点来到京城,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二位大家。小小年纪便对游侠列传,经史子集,名山大川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成年后便开始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获得了许多人文地理,历史典籍等相关知识。入仕后,初任郎中,后又代表朝庭出使西南。
26、这些名言都强调了为民的重要性和道德规范,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