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简介资料
1、(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2、司马迁的主要著作是《史记》。《史记》是西方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一部史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它被列为“二十四史”,记载着黄帝时代的远古传说。《史记》对后世历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记史的开拓方法是对后世“正史”的继承。同时,《史记》也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歌,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翔等人认为,这本书是“有条不紊,不骄,不质”。
3、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大约卒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一说卒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说卒于公元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4、司马迁精通史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他的思想和成就对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史记》中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主张史学要以事实为基础,反对以偏概全、夸大其词、歪曲事实的历史写作方式。他的著作不仅在当时就取得了很高的声望,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5、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规模浩大,记录翔备,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写史的重要作品。
6、司马迁的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还有一个女儿,名字不可考证了。司马迁为李陵仗义执言而受到牵连,所以司马迁的两个儿子为了躲避奸人的迫害,所以出逃并且都改了姓氏。长子司马临将“司”字加上了一笔,成为“同”,称为同姓。而次子司马观则是将“马”字加上两点,变成“冯”,成为冯姓。
7、谥号是皇帝本人和皇族重要人物,栋梁大臣死后由在任皇帝给赐的荣誉名号,所以司马迁没有
8、清康熙年间,有一县官上书朝廷,给司马迁请一谥号。因司马迁对统治阶级的嘲笑、讽刺、对项羽、陈涉歌颂赞美,历代统治阶级都不喜欢他。几千年来没有一个统治王朝愿意给他以封号或谥号。那个县官不懂这个道理,终被康熙驳斥不准。
9、《汉书》记载: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10、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11、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当年司马夫人为了保住《史记》,免遭满门抄斩之祸,让两个儿子深藏《史记》副稿逃回家乡韩城。从此,司马迁的子孙后代一直都以姓同和冯延续至今。
13、司马迁生活在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主要作品有《史记》和《太公兵法》等。
14、司马迁是西汉人。
15、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官,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成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深远。
16、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17、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18、《史记》包括十二卷(载于皇帝的政绩)、三十家(记诸侯、汉代诸侯、尊荣、垂死)、七十节(记重要人物的事迹、主要叙述者、末代一是文章自订,十张表(大事年表),八本书(记各种规章制度、音乐、性情、历法、天文、禅修、水利、财政,共130篇,五十二篇六千五百多。
19、因为历史记载,司马迁是《史记》的主要撰写者,而《史记》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史书,它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初期的中国历史,而司马迁在其中的贡献非常大,说明他是在秦朝末期和西汉初期活动的。
20、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为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1、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古代东亚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司马迁死后没有获得谥号。
22、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笔优美精妙,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23、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4、司马迁有后代。
25、司马迁对史学研究和编纂史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所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正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6、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司马迁只是一个太史令,而且后来还受了宫刑。司马迁不被历代统治者所喜欢,包括汉武帝在内.他也不是皇族,也不是栋梁之臣.他没有谥号的,不过后人一般尊称他为太史公,因为他的官职是太史令。
27、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6年),字子长,汉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匠,被尊为史家之冠。他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28、西汉时期。
29、司马迁简介:
30、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简介资料
31、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2、司马迁是汉朝时期的人。
33、是西汉人
34、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公兼中书令,去世后他的子孙依然以世官担任太史公,直到汉宣帝时期废除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取消了司马氏世官太史的地位。
35、司马迁是秦朝末期和西汉初期的人。
36、此外,司马迁也是汉朝官员司马相如的后代,也支持他是在西汉初期的人。
37、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历史上历代皇帝的大事
38、司马迁,西汉时代人,生于陕西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曾这样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9、人物生平
40、他的女儿,据记载嫁给了杨敞。提到这个人,他的来头不小,祖辈杨喜曾经做过军官,参与了楚汉之争,因为战功赫赫还被封了爵位。到了他这一代,虽然祖上的金钱已经花掉了不少,但杨敞这个人非常有能力,他被汉代的大将军霍光看重,一直在他手下做事,后来官职也越来越大,最后居然做了丞相。
41、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后世影响深远。
42、司马迁是中国秦朝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生活在公元前145年至约前86年。他的父亲是司马相如,曾任宰相,其家族在秦朝政治和文化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司马迁在年轻时曾经担任过秦始皇的太子舍人,但由于对秦朝暴政的不满而被流放到蜀地。在流放期间,他撰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年代顺序编纂的通史,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内容丰富、文笔优美,而且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3、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趁着汉文帝“粟米换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司马迁祖父靠着“钞能力”换取了一个爵位,从此司马家被免除徭役,家族拥有优渥的生活环境。
44、司马迁生于汉武帝时期,出生在一个世家学术世家,家族世代从事儒学和史学的研究,其父司马逡曾在汉武帝时期担任过郎中令。司马迁从小聪明好学,有才华,喜欢读书,尤其对史书情有独钟。他曾经担任过太子舍人,参与编纂《春秋左氏传》和《史记》,并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史记》是中国史书的集大成者,它包括纪传体和表传体两部分,共计一百三十篇,涵盖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是中国史书的经典之作。
45、司马迁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人,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后因为李陵辩护,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
46、司马迁被处刑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已经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47、司马迁的名著是史记,记录汉朝皇宫的历史。
48、他的女儿是汉昭帝丞相杨敞夫人,《汉旧仪》、《西京杂记》等记载直到汉宣帝时候,太史公这个职务才不再由司马迁子孙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