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失地的诗句
1、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2、《送翁员外承赞》谁言吾命多奇,荣美如君历数稀。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凤旋北阙虚丹穴,星复南宫逼紫微。已分十旬无急诏,天涯相送只沾衣。
3、《示儿》宋代:陆游
4、解释: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5、题临安邸宋林升
6、全文译文如下:
7、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的《破阵子》
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1、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是诗人的绝笔。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14、解释: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15、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释义: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释义: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7、解释: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1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
20、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21、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2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3、《送陆肱入关》舟行复陆行,始得到咸京。准拟何人口,吹嘘六义名。乱山遥减翠,丛菊早含英。衣锦还乡日,他时有此荣。
2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25、解释: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6、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27、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8、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29、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30、陆游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儿子(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为: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收复失地的诗句
31、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释义: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3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3、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34、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3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36、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37、扩展资料:
38、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9、作者简介:
40、创作背景:
41、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42、唐代诗圣杜甫听到唐王朝军队收复失地后喜极而泣的两句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4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4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5、《朱买臣》长歌负担久栖栖,一旦高车守会稽。衣锦还乡成底事,只将富遗耀前妻。
46、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47、解释: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
48、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释义: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49、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5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安史之乱结束。
51、关于表达“功成名就、回报家乡”的诗句
5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3、《颂古十一首》衣锦还乡人尽见,长时富贵许谁知。无言童子呵呵笑,望得风光满面归。
54、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